下腹部疼痛
前言
經痛、骨盆腔疼痛或是下腹痛可以算是婦產科門診最常見到的問題了,不過對於醫生來說,它們也是最頭痛的問題,因為產生疼痛的原因非常的多,許多疾病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也相當的類似,在診斷或是治療時會有一定的困難,所以一定要了解這些疾病的來龍去脈,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因為內容較多,我把它們分成兩個部份加以說明。
疼痛通常可分為下列三個類型:
- 急性疼痛:突然發生,而且在短時間就變得相當嚴重,但持續的時間比較短。
- 慢性疼痛:疼痛的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
- 週期性疼痛:與月經週期有相關性的疼痛,例如經痛。
在第一部份我們就先討論急性腹痛的狀況
急性腹痛
會產生急性腹痛的原因很多,發生疼痛時,有一些原則可以參考,如果疼痛是突然產生而且非常劇烈,最有可能的病因是腹部的器官穿孔或是缺氧造成的,如果疼痛是一陣一陣的,可能是來自於肌肉收縮或是器官阻塞,例如小腸阻塞或子宮積血等等,如果疼痛的感覺是整個腹部悶脹的情況,可能是肚子裡面有一些液體、膿、或是血液聚集產生的刺激。
■ 造成急性腹痛的婦科病因
- 子宮外孕:子宮外孕指的是胚胎著床在子宮以外的地方,大約有95%的子宮外孕是著床在輸卵管裡面,由於現在妊娠檢測的進步,子宮外孕的誤診已經是越來越少了,但是如果不注意,少部分子宮外孕還是可能造成死亡的。
- 卵巢囊腫破裂:卵巢囊腫在婦產科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絕大多數也都是良性的,在小於45歲的女性中,卵巢的腫瘤是惡性的比率不到10%。功能性的囊腫是最常見的卵巢囊腫,包括了黃體囊腫、濾泡囊腫、或是鞘膜-黃體囊腫等等,許多人常說的水瘤也就是這個東西,它是在自然的月經週期中發展而成的,絕大多數沒有任何症狀,所以多半是在門診時照超音波偶然發現的,囊腫在四到八週後,多半會消失,不過囊腫有時會產生破裂,而且它破裂的機會比起其它良性或惡性的腫瘤還要高,其他會造成破裂的還包括了畸胎瘤、卵巢上皮囊腫或是子宮內膜異位瘤等等,除此之外,濾泡、黃體也都有可能破裂出血,例如在排卵期產生的腹痛,就是卵巢的濾泡因排卵的關係產生破裂造成血液流到腹腔產生的刺激,不過這種疼痛一般是比較輕微而且短時間就可恢復的。
症狀: 囊腫破裂會產生急性的疼痛,痛覺會慢慢擴展到整個腹部,如果出血增加,可能血壓會下降,暈眩,甚至昏倒。
診斷: 通常醫師會先驗孕排除懷孕的可能,然後檢查血液的狀況,看有無貧血,用超音波或經由陰道穿刺的方法確定腹腔內的出血情形。
治療: 如果出血很多或是血壓下降,有時還是需要手術治療的,大量的腹腔出血可能會造成沾粘或器官的損傷,間接會影響到將來的受孕能力。如果沒有血壓下降、貧血或是經由陰道穿刺出來的血液的血紅素濃度小於16%,通常可在醫院觀察或者給予點滴治療,如果血壓下降或者是穿刺出來的血液濃度值大於16%,就應該考慮手術,手術的方式包括了腹腔鏡或是直接的開腹手術。
- 卵巢或卵巢囊腫扭轉:卵巢、輸卵管或者是輸卵管旁的囊腫都有可能產生扭轉的現象,發生扭轉時會因為缺血造成急性的腹痛,良性畸胎瘤是最常發生扭轉的卵巢腫瘤,其他卵巢的惡性腫瘤或發炎造成的囊腫,因為與週邊組織沾粘的關係也有可能產生扭轉,卵巢本身或是正常的輸卵管也有可能在發生劇烈震盪時產生扭轉的現象。
症狀: 扭轉的疼痛通常是很嚴重而且持續性的,同時可能伴隨噁心嘔吐,如果只有部份的扭轉,也可能是間歇性的疼痛,疼痛會發生在搬東西出力、運動或是性行為的時候。
診斷: 內診時在卵巢部位有明顯的疼痛現象,在超音波底下可以看到因為扭轉造成缺血而脹大的囊腫或卵巢。
治療: 大部分都需要手術,如果組織還沒有壞死,可以將扭轉解開,不過,如果已經發現壞死的現象,可能就必須切除,手術可以經由腹腔鏡或開腹手術完成。
- 急性骨盆腔發炎:骨盆腔發炎是一種病菌引起的骨盆腔感染,通常它的來源可能是陰道的細菌或是經由性行為傳染的淋病、披衣菌等等菌種,骨盆腔發炎是相當常見的婦女問題,統計上有1/4的病人會有嚴重的症後遺症,包括慢性下腹痛、子宮外孕、以及不孕等等,骨盆腔發炎發作一次,子宮外孕機會增加6-10倍,一次骨盆腔發炎,不孕機會是12%,二次25%,三次50% ,骨盆腔發炎的病人中,有1/3是以前就發作過的,所以可見它是多麼難以擺脫。會增加骨盆腔感染的危險因子包括,年輕女性有多重性伴侶,頻繁的性行為,性伴侶未接受治療,子宮頸長期有細菌性感染,先前有感染過,先前的骨盆腔發炎治療不當,避孕器的使用等等。
症狀: 它會引起明顯的急性腹痛,而且愈動痛得愈厲害,有膿狀的陰道分泌物,有時也會嘔吐或是發燒,症狀在月經期間會變得更嚴重。
診斷: 下腹痛、內診時子宮的碰觸痛、卵巢及子宮旁組織疼痛是診斷的三要素,另外,在血液檢查方面可以發現白血球有增加的現象,同時病人也會發燒,如有需要可以進行經陰道的後穹窿穿刺術,在取出的液體中可以發現細菌或白血球增加的現象,儘管如此,骨盆腔發炎還是有可能與其他的腸胃道感染症狀非常類似,例如盲腸炎就常常被以為是骨盆腔發炎。
治療: 使用口服藥治療足夠的時間,如果不是第一次發作,最好連續服用二星期,最怕的就是覺得好像快好了,就不吃藥,這樣的話,有抗藥性的細菌會留在體內,以後要治療就會愈來愈沒有效。有些病人可能需要住院,例如有骨盆腔的膿瘍、懷孕或者合併有使用避孕器而且症狀比較嚴重,診斷不確定、沒有辦法使用口服藥物或者是服用口服藥物在48小時之內沒有改善的病人。年輕的病人在治療時要特別有耐心,務求治療徹底,以免將來引起不孕的後遺症
。
- 子宮肌瘤:子宮肌瘤是由子宮的平滑肌所產生的一種良性腫瘤,子宮肌瘤如果壓迫到膀胱、直腸或其他的子宮韌帶可能產生一定程度的不適,例如頻尿、解便困難等等。如果子宮肌瘤發生了變性、扭轉,就會因為缺血造成急性的疼痛,在懷孕期間子宮肌瘤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大,發生變性的機會比較高。從子宮往外長的肌瘤比較可能產生扭轉的現象。此外,在子宮內膜底下的肌瘤,如果往子宮方向突起常常會引起子宮強烈的收縮,這時也可能發生陣發性的疼痛。
症狀與診斷: 除了疼痛之外,有的人可在腹部摸到隆起的子宮硬塊,醫師在超音波底下也可檢查到子宮肌瘤,少部份的人會有發燒及白血球增加的現象。
治療: 子宮肌瘤發生變性的時候,通常觀察或服用一些止痛藥物就可以慢慢緩解,如果有子宮向外突起的肌瘤,而且產生了扭轉或是子宮內腔黏膜下的肌瘤可以用手術的方式加以去除,手術的方式包括了腹腔鏡、子宮鏡等等。
- 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內膜異位指的是原本應該長在子宮內腔的子宮內膜組織長到了子宮內腔以外的地方。
症狀: 它可能產生經痛、性交疼痛或是腸胃道痙攣的症狀,也可能造成不孕的問題,急性腹痛在經期或是月經快要來之前都可能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產生的巧克力囊腫破裂也會造成厲害的疼痛。
診斷: 內診時常可以發現子宮是後屈而且固定在骨盆腔底,子宮的兩旁也可能發現一些因子宮內膜異位造成的節結。超音波的檢查也可能發現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現象,不過,有時子宮內膜異位組織的病灶很小,超音波看不到,可能需要腹腔鏡才能能夠做正確的診斷。血液檢查中的CA125通常會升高。
治療: 如果發生了巧克力囊腫破裂的現象就必須要做手術處理,較小的巧克力囊腫或是病人的症狀並不嚴重可以先從藥物治療開始,子宮內膜異位的治療要視各個病人的實際狀況再擬定最佳的對策。
■ 造成急性腹痛的腸胃道病因
- 盲腸炎:它是是腸胃道問題引起急性腹痛最常見的原因,在症狀上有時與骨盆腔發炎相當類似,所以在診斷及區別上面要很小心。
症狀: 盲腸炎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是整個腹部的悶痛,或是上腹的疼痛,而且會有噁心、嘔吐的現象,經過幾個小時之後疼痛會慢慢擴展到右下腹的地方,發燒、畏寒可能隨之而來,但是有時症狀不是這麼的明確。
診斷: 醫師除了從症狀上面做判斷之外,也可以利用一些大腿姿勢的改變引發疼痛(psoas sign; obturator sign),在做內診的時候子宮通常不會產生疼痛,破裂的右邊盲腸檢查時會加重疼痛症狀,骨盆的超音波通常是正常的,血液檢查有白血球升高的情況。電腦斷層也可以幫助診斷。
治療: 儘管腹部手術中可能有20%最後證明並不是盲腸炎,不過,如果病人有明顯症狀時,手術還是比觀察好,因為如果不加以處理持續的觀察的話,萬一產生盲腸炎破裂合併腹膜炎的狀況是會危及病人性命,甚至也可能造成將來沾黏不能懷孕的後遺症。
- 急性憩室炎:憩室是一種可能長在乙狀結腸上面向外突起類似盲腸的組織,它同樣也可能產生感染發炎的現象,更年期後的婦女比較容易發生,不過,30~40歲的女性也可能產生這樣的情形。
症狀: 憩室炎可能產生劇烈的疼痛,但是大部份的病人都沒有明顯的症狀或是只有一些腸道刺激的症候,例如嘔吐、打嗝、便秘、腹瀉等等,憩室炎也很少像盲腸炎一樣產生穿孔或腹膜炎的狀況,噁心、嘔吐的機會也比盲腸炎來的少。
診斷及治療:
醫師可以依照病人的症狀以及腹腔及骨盆腔的檢查來區別是否有憩室炎的可能,電腦斷層也有相當的幫助,如果有懷疑的話,可以先用抗生素來治療,少部分的病人如果發生了憩室的膿瘍是需要手術加以處理的。
- 小腸阻塞:女性常見的小腸阻塞原因包括了手術後的沾粘、疝氣、腸道發炎疾病或是腸道、卵巢的惡性腫瘤。
症狀: 腸阻塞一開始的症狀是肚子痙攣性的疼痛,然後肚子會開始脹起來,噁心、嘔吐、便秘等等的症狀隨之而來,如果阻塞的地方比較高一些,在很疾病早期就可能產生嘔吐的情形,如果阻塞的地方比較靠近大腸等低位的地方,腹部腫脹及腸胃道的症狀就會比較多。
診斷及治療:腹部的X光是一定要進行的檢查步驟,如果發現是完全的腸道阻塞,病人是需要手術的,腸道部份阻塞可以先給予點滴治療以及胃管抽吸,看看能不能自行恢復,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正確的找到實際上阻塞的原因加以處理。
■ 造成急性腹痛的泌尿道病因
會造成急性疼痛的泌尿道問題包括了結石、膀胱尿道炎或是腎盂腎炎等等。結石的疼痛通常會非常的厲害而且是痙攣性的,疼痛的位置可以從後腰一直延伸到鼠蹊部,病人也常常會有血尿的情況,膀胱炎的疼痛則是比較緩和一些,疼痛的位置常在恥骨上緣,同時也會產生頻尿、尿急、解尿疼痛、或是血尿的情況。結石的診斷可以經由X光、電腦斷層或是腎臟血管攝影檢查來排除,至於泌尿道的感染則要做尿液的分析,少部分的病人必須要做尿液的培養。治療一般是以藥物治療為主,結石可以請醫師評做是否要以手術或是碎石機等方式處理。
週期性的疼痛
最常引起週期性的疼痛就是經痛,在有月經的女性當中,有將近一半的人會有經痛現象,經痛可分成原發性的經痛及續發性的經痛,原發性的經痛指的是沒有骨盆腔的病變,續發性的經痛則是可以找到骨盆腔的異常,原發性的經痛通常在初經開始後1到2年,排卵狀況正常後發生,而且可能持續到40幾歲,續發性的經痛會在初經後好幾年才慢慢產生,在沒有排卵的週期也可能產生疼痛。
原發性經痛:造成原發性經痛的原因是因為子宮內膜的前列腺素產生過度旺盛,造成子宮強烈收縮及缺血。前列腺素在成熟的子宮內膜也就是黃體期的子宮內膜特別容易產生,這也是為什麼有排卵的週期比較會痛的原因。
症狀:疼痛通常發生在月經開始之前的幾個小時或月經開始以後,而且會持續1至3天,恥骨上會有痙攣性的疼痛,有時會伴隨著腰酸,疼痛也可能牽連到大腿,噁心、嘔吐、腹瀉的情況也很常見,嚴重的病人甚至可能暈倒,按壓肚子、按摩腹部或改變姿勢會減少經痛的症狀,這與其他因為化學刺激或是感染造成的腹膜炎不同。
診斷:要排除掉其他可能造成經痛的病因,同時醫師會詳細了解病人的過去病史 、月經狀況,經痛的發生是不是週期性的而且十分規律,在做內診時,原發性經痛的人子宮、卵巢或者是其他臟器都是完全正常的。
治療:非類固醇類的止痛藥(前列腺素抑制劑),對於原發性經痛的療效 可以達到80%以上,許多女生害怕服用止痛藥,怕成癮,或是怕藥物愈來愈沒效,其實一個月服用幾次藥,並不需要擔心這些問題,但是這些藥物要在經痛發生前或剛剛發生時就開始服用,每6~8個鐘頭就要服用一次效果才會比較好,在藥物的選擇時,至少要嘗試過3種以上的藥物,而且要經過4~6個月的治療週期才能夠確定藥物 的效果,部分對藥物有過敏或有胃潰瘍的人必須選擇其他的替代藥物服用,如果妳剛好也有避孕的需要,不排斥,也沒有服用避孕藥的禁忌時,避孕藥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選擇,大約有超過90%的原發性經痛病人在服用避孕藥後疼痛可以得到緩解,如果上面的治療都沒辦法發揮效果時,一些類固醇或者是較強的麻醉止痛藥可以選擇性的使用,但是 醫師也會評估患者的精神狀態或心理因素的影響。除了這些治療之外,針灸或者是經皮的電刺激治療,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可以發揮效果。
續發性經痛:通常發生在初經以後幾年才開始,主因是骨盆腔有 病變造成經痛的情形。
症狀:疼痛通常在月經來潮前的1~2週就開始,而且會持續到出血停止之後幾天才慢慢緩解,病因相當的多,子宮內膜異位是最常見的原因,其次是子宮的腺肌症 或是子宮內避孕器造成的疼痛等等。
診斷:超音波、內診、血液檢查、腹腔鏡都是可能需要的工具,目的也就是找到可能造成疼痛的病因。
治療:續發性經痛與原發性經痛不同,一些非類固醇類的止痛藥或口服避孕藥在治療疼痛的效果不如原發性經痛來的好,治療主要還是要針對造成疼痛的病因加以處理,如果藥物治療無效,也可以考慮薦骨前神經切除術,效果可以達到50%至75%。子宮腺肌症:子宮腺肌症指的是子宮內膜的組織長到了子宮肌肉層裡面去,與子宮內膜異位有一些不同,不過,子宮 腺肌症、子宮內膜異位及子宮肌瘤常常都會同時存在,子宮肌腺症比較容易發生在40歲左右的女性,發生的症狀除了經痛之外也會有性交疼痛、經血過多的現象。子宮 腺肌症的診斷,通常是由臨床上的症狀以及超音波影像等等來做為判斷,但是如果要確定的話,需要取子宮的組織做病理檢查才行,也就是要手術,可是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這個步驟其實是沒有必要 的,因為大部份的其實沒有明顯的症狀,而且就算診斷確定,通常也不會改變治療的方式。實際上在手術之前懷疑有子宮肌腺症的病人在子宮切除後確定有的比例大約只有48%。 治療的方式有藥物、手術、荷爾蒙療法等等。
殘餘卵巢症候群:有些曾經有嚴重子宮內膜異位或骨盆腔發炎的病人,在接受了子宮切除及卵巢切除的手術之後常會產生慢性的腹部疼痛,這些疼痛是因為在手術的過程中,卵巢很難切除,所以遺留下來一些卵巢組織所造成的。
症狀:病人會有骨盆下側方的疼痛,而且會隨著排卵或黃體期有週期性的疼痛產生,也就是明明已經切除了卵巢,可是還有週期性的疼痛,疼痛可能伴隨著泌尿道或腸胃的症狀,症狀通常會在卵巢切除手術之後2~5年內發生。
診斷:除了病人有接受卵巢切除的病史之外,在超音波底下可以發現殘餘的卵巢組織,如果病人已經接受兩側的卵巢切除,可是血液檢查卻發現女性荷爾蒙及濾泡刺激素還保留在更年期前的狀態,這些都可當作診斷的參考。
治療:治療可分為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藥物治療是一般首要的考慮,可以使用療得高、高劑量的黃體素或是避孕藥等等來做為治療的選擇,如果不考慮金錢的因素,促性腺激素釋放素也是一個良好的治療選擇,手術則要相當謹慎,因為腹部內通常有嚴重的沾粘,所以可能無法使用腹腔鏡的方式,如果直接開腹,也要小心手術可能造成膀胱、腸道損傷或血腫。
慢性骨盆腔或下腹疼痛
會造成慢性骨盆腔疼痛的原因非常的多,從子宮內膜異位到神經血流受到壓迫都有可能,有12~15%的女性會受到這個問題的困擾,覺得焦慮沮喪,連帶的婚姻、生活、工作都可能受到影響,治療慢性骨盆腔疼痛的效果常常不是很好, 甚至於在已經因為疼痛而切除子宮的病人當中,有30%還是沒有辦法解除疼痛。此外,根據統計指出在接受了腹腔鏡手術的病人當中有20~80%沒有辦法發現骨盆腔內有任何的異常。診斷時醫師會針對可能發生骨盆腔疼痛的原因做徹底的病史及理學檢查,檢查會涵蓋生殖器官、腸胃道、肌肉筋骨的疼痛或泌尿道等等。醫師可能會問到疼痛的位置、疼痛牽引的部位、疼痛的嚴重程度、什麼樣的姿勢會減輕疼痛或什麼樣的動作會加重疼痛、與月經的關係、有沒有生活的壓力事件、工作的狀態、運動情形、有無性交疼痛等等,在就診前如果可以先了解這些問題,對於醫師診斷會有很大的幫助。
■ 造成慢性下腹痛的婦產科病因
最常見的婦產科病因要算是子宮內膜異位及骨盆腔沾粘了,其他可能造成的因素還包括子宮肌瘤、卵巢腫瘤或是骨盆腔脫垂,下面我們就針對其中主要的一些原因加以探討:
子宮內膜異位:在因為慢性骨盆腔疼痛做腹腔鏡檢查的女性病人當中,可以發現有15~40%的人有子宮內膜異位的情形,子宮內膜異位會產生慢性發炎的狀態,但是為什麼會造成疼痛其實病因並不是非常清楚,子宮內膜異位產生的地方或嚴重程度有時與疼痛不成比例,事實上有30~50%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不管疾病嚴重程度如何都沒有疼痛的狀況產生,但是有些手術時發現不嚴重的病人卻痛得死去活來。儘管如此,如果子宮內膜異位侵犯到陰道深部或者是子宮間椎的韌帶就會產生很典型的性交深部疼痛。
腹腔或骨盆腔沾黏:沾黏產生的原因可能是手術、感染的後遺症,不過沾黏的嚴重程度或部位常常與疼痛不成比例。
症狀:沾黏產生的疼痛通常是腹部沒有特定位置的悶痛,疼痛通常 常不定時,而且因為沾粘會影響到腸胃的蠕動,所以腸胃的症狀,例如便秘、腹瀉等等相當常見,如果嚴重的話,甚至於可能造成腸胃道的阻塞。
診斷:在診斷沾黏的時候,最重要是要排除其他造成疼痛可能的因素,腹腔鏡是最常使用的方式,最近也有一些學者專家利用局部麻醉 及鎮靜藥物,讓病人在有局部意識的狀態之下,利用迷你型的腹腔鏡去碰觸發現沾黏的部位,然後讓病人感覺是否產生疼痛,找到造成疼痛的位置,這樣的診斷方式 可能比較準確,但是因為個案不多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治療:除了針對症狀給予藥物治療之外,手術也是選擇之一,不過手術分離沾黏後病人能夠獲得的改善程度每個人都有差異,比較嚴重的沾粘,或是病人沒有焦慮、沮喪或家庭社會因素合併在內的話,手術的效果會比較好一些,所以在用手術清除這些沾粘之前一定要徹底評估病人是不是有其他 心理因素造成疼痛。
骨盆腔充血(骨盆腔鬱血症候群):1954年泰勒學者發現情感或壓力的因素可以導致自主神經失調間接會造成平滑肌的痙攣,使得子宮及卵巢的血液回流受到阻礙,這些狀況可能與慢性疼痛有相關,不過,懷孕或產後的婦女也同樣會有骨盆積血的情形,但是她們通常沒有明顯的疼痛,所以骨腔充血與疼痛的關係目前還 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症狀:典型的症狀包括了下腹及下背疼痛、經痛、性交疼痛、不正常的子宮出血、慢性疲勞或 腸胃道症狀,疼痛通常從排卵期開始一直持續到月經結束,子宮在檢查的時候可以發現會比較大,卵巢同樣也有腫大的現象, 內診時可發現子宮旁的一些組織會產生疼痛。
診斷:子宮的血管攝影是主要的診斷方式,其他像是超音波、核磁共振或腹腔鏡也都可發現骨盆腔有充血或是靜脈曲張的現象,但是這些診斷有些是相當昂貴或需要麻醉,對病人來說不見得十分方便,所以在診斷時必須考量病人的實際 症狀的嚴重程度再做最適當的選擇。
治療:治療骨盆腔充血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荷爾蒙治療,對於疼痛的控制一般來說相當有效果。二是骨盆腔靜脈的栓塞治療,但是這種治療不管是在花費或是技術上都有相當的難度。三是子宮切除,如果已經確定不會再有生育的問題,子宮切除也是可以考慮的方式。
輸卵管卵巢發炎(骨盆腔發炎):輸卵管、卵巢發炎產生的多半是急性症狀,但是披衣菌或黴漿菌的感染有可能造成慢性的輸卵管發炎,另外,擁有多個性伴侶的女性也可能因為反覆的感染造成長期的疼痛,淋病所造成的骨盆腔發炎也有可能造成反覆性的感染。在診斷時醫師除了可發現內診時產生有典型的骨盆腔感染庝痛外,血液檢查可以發現白血球上升,如有需要,針對淋病或披衣菌的子宮頸的檢查或培養也可以考慮做。藥物治療還是主要的方式,如果藥物治療無效,可以考慮做腹腔鏡檢查,除了檢查是否有其它病因造成疼痛,也可以取得骨盆腔的液體做培養以確定有無感染。
■ 造成慢性下腹痛的腸胃道病因
子宮、子宮頸及卵巢等等的器官與盲腸、乙狀結腸及直腸都有相同的神經分佈,這些神經會傳導的疼痛的感覺,經過交感神經達到脊椎的胸椎第10節到腰椎第1節的地方,所以疼痛發生時,常常很難區別是那個位置出了問題,充份了解病史、詳細的檢查是找到病因的不二法門。
腸道激躁症:它是造成下腹疼痛最常見的病因之一,在因為慢性骨盆腔疼痛由別的科轉介給婦產科的病人當中,有60%的病人其實是因為這個因素引起的,腸道激躁症的病因並不清楚,可能與心理、生活壓力有一定的關係。
症狀: 腹痛、腹脹、排氣、便秘與腹瀉交替、吃了高脂等刺激性的東西就會增加腹痛的程度、壓力、焦慮、情緒低落、月經來潮都會造成腹痛,痛的感覺多半是間歇性的絞痛,有時也可能一直持續,痛的部位多在左下腹。
診斷: 診斷是依據病人的症狀及醫師的檢查做為判斷,根據RomeII的診斷標準,在過去12個月內有12週以上,連續或間歇發作的腹部疼痛,而且合併有二到三個以下的症狀:1. 排便後腹痛減輕 2. 有腹痛時排便次數增加 3. 有腹痛時大便較軟或是腹瀉,但是由於有三成左右腸胃真的有器官上毛病的人也有上面的狀況,所以在診斷上有一定的困難,其它血液、大腸鏡、糞便檢查也是、X光腸道顯影檢查也是需要的,這樣才能排除一些器官上的實際問題。
治療: 治療還是以藥物為主,不過效果大多不是很理想,由於許多人是因為有心理、工作壓力、焦慮的問題, 解決這些問題對於疼痛有相當的助益,目前也有一些新藥陸續研發,也希望能及早解決這種煩人的問題。
■ 造成慢性下腹痛的泌尿道病因
尿道症候群:指的是有解尿疼痛、尿急等狀況,但是卻找不到膀胱或是尿道的異常,發生的原因目前並不十分清楚,可能是潛在的感染、尿道阻塞、心理因心、或是過敏反應等等。
症狀:頻尿、尿急、恥骨上方疼痛,也可能有性交疼痛、陰道痛、尿失禁等現象。
診斷:尿液檢查或是培養,排除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內診也要仔細檢查尿道口有無過敏紅腫,陰道的感染也要注意,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做膀胱鏡檢查有沒有其它的病因。
治療:如果以前常有泌尿道感染的人,可以給予較低劑量,較長時間的抗生素治療,因為這些人可能還是有感染,只是沒有完全反應在尿液檢查上,對於更年期的人,可以給予局部的女性荷爾蒙治療,如果實在找不到病因,生物迴饋療法可能幫得上忙。
間質性膀胱炎:發生的女性比男性多,大部份是發生在40至60歲的年齡層,發生的原因可能是自體免疫失調,也可能與心理壓力有關係。
症狀:解尿疼痛,夜尿,血尿,恥骨上、陰道、會陰疼痛都很常見,在解尿後症狀會減輕。
診斷:依據症狀及膀胱鏡的典型的發現可以做為判斷。
治療:因為病因不是很清楚,治療沒有標準的方法,抑制痙攣藥物、消炎藥、抗憂鬱劑都有一定的效果。膀胱注水的方式、雷射等等也都可以達到療效。
■ 造成慢性下腹痛的神經肌肉病因
腹部皮下神經壓迫或傷害:雖然它可能自然發生,但是因為皮下神經在下腹部是多半是直向的,所以常在在腹部手術用橫向的皮膚切口(例如剖腹生產)後產生這些症狀。
症狀:疼痛發生在局部的傷口附近,特別是兩側,會有燒灼麻痛感。
治療:大部份的病人症狀不嚴重,所以並不需要特別的治療,少部分的人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局部注射止痛劑,如果症狀真的很嚴重,也可以考慮用冷凍神經破壞或是神經切除等方式治療。
肌肉筋膜疼痛症候群:佔了慢性下腹痛的15%左右,大部份的人都可以找到在引發疼痛的痛點,壓力、睡眠、內分泌問題、外來傷害都可能是原因。
症狀:在月經來之前或是碰觸到腹部痛點時會特別痛,當膀胱、腸子漲時,也可能因為神經的牽連造成疼痛。
診斷及治療:醫師會找到痛點,或是移動大腿、頭部等等方式引發疼痛以幫助診斷。治療可以利用局部麻醉藥物注射痛點,不過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無法減輕症狀,也要考慮病人其它的心理因素。
■ 造成慢性下腹痛的心理因素
許多慢性疼痛與心理因素有一定的關係,它也會加重原本的病情,壓力、焦慮、憂鬱都可能是慢性疼痛的來源,所以有些病人在服用了抗憂鬱藥物後疼痛症狀會改善,也有研究顯示孩童時曾遭性侵害的女性日後比較容易產生慢性下腹痛,所以在遇到下腹痛問題時,醫師或是妳都不應該忘了心理因素造成的影響。
總結
從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了解,造成疼痛的因素真的是千變萬化,還有一些較少見的病因限於篇幅沒有加以討論。同一種疾病也可能造成急、慢性或是週期性的疼痛,如何正確的找到病因,解決煩人的問題,有賴醫師與患者共同的努力,也希望大家對為什麼肚子痛有一點基本的概念,在與醫師討論病情時能有更多的互動,也更容易找到治療的方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