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的藥物有:
第一線藥物:非類固醇性抗炎藥物(NSAIDs),具有較快速止痛消炎作用。
第二線藥物:包括許多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DMARDs),如金製劑等,被視為可根本改善病情。
類固醇製劑:可合併第一線或第二線藥物使用,可口服、注射或關節腔內注射。
【藥物個論】
(一)非類固醇的抗炎(NSAIDs):包括各種抗炎藥物,國內較常用Indocid,Feldene,Voltaren,Relifex,Naproxen,Sulindac,Surgem,Tilcotil等,各有其特性及優缺點。一般而言,胃潰瘍和胃病變是最常見的副作用。
(二)緩解藥物(DMARDs):藉由改變病程而使疾病達到緩解之藥物,因其開始作用的時間較長,故稱緩慢作用藥,但維持較長孳效,又稱長效藥。該類藥物與NSAIDs合併使用,以期儘早控制病情,達到緩解。
金製劑 早在二十世紀初期就被拿來試驗;是使用經驗最長且最具臨床經驗的歷史名藥。它能減緩或抑制病程的繼續進行,對於嚴重的進行性類風濕性關節炎頗有效,若能早期使用效果更佳。但其作用也不少,常見如潮紅,搔癢,口腔潰瘍,頭痛,頭暈,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腎毒性以及較少發生的金肺症,因此使用時需格外小心。常用者有以下三種:口服的有Auranofin(商品名Ridaura);注射的有Gold Sodium Thiomalate(商品名Shiosol)和Aurathioglucose(商品名Solganol)二種。
抗瘧疾藥物 這類藥物也有相當的緩解作用,需經二、三個月的治療才知有效與否。其種類包括 Chloroquine(商品名Aralan)以及Hydroxychloroquine(商品名Plaquenil)。早期使用的瘧疾藥物可能產生毒性及副作用如噁心、嘔吐、禿髮、步伐紊亂,血球數目減少,畏及視覺障礙等,但目前流通的Plaquenil 為新一代改良型,副作用已被改進因此在使用期間要常做檢查,評估效果。
D-Penicillamine(商品名Cuprimine) 這類藥物能減輕嚴重關節炎病患的疼痛、腫脹,以及早上關節皂僵硬感,並改善其功能,但通常需2~3個月才會顯現功效,其毒性取決於劑量的大小。常見的副作用有疹子、紅腫、癢、味覺改變、口腔炎、蛋白尿、胃腸不適、血球減少症,亦有可能誘發重肌無力症、紅斑性狼瘡等。 Azathioprine(商品名Imuran)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劑量為0.75~2.5mg/kg/天。本品的效力與注射型金製劑相同,但耐受性較佳。常見的副作用有腸胃道不適、心、肝功能不正常、骨髓抑制等。
Methotrexate(M.T.X.) 其效力較金製劑或其他的緩解藥好,且反應較快,約在治療後3~6週就可以顯現。此外,與一般的治療藥物在6~12月後效力會漸減相比,本品在使用後3~5年,鮮有病人會因效力減弱而停藥。常見的副作用有腹瀉、食慾不振、血小板減少、肝功能障礙、頭痛、全身倦怠、脫毛等,發現這些副作用時應停藥。營養不良者及孕婦應禁用此藥。
Cyclophosphamide(商品名Endoxan或Cytoxan) 本品的毒性較大,常見的副作用有骨髓抑制、膀胱炎,甚或血尿,排尿困難,落髮、生殖力破壞。長期使用可能產生惡性疾病,需特別留意。
Cyclosporine(商品名Sandimmun) 本品起初用於預防器官移植後之排斥現象,其後發現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效果頗佳。低劑量短期使用時較無安全問題,長期使用則需考慮其副作用,尤其是腎毒性。此藥價格昂貴,只在其他藥無效時才考慮使用;倘若藥價能夠降低,將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的另一希望。
(三)類固醇(美國仙丹)(Steroid) 這類藥可有效地減輕極端嚴重的關節炎症狀,最常用於治療傳統治療無效或難以醫治的行性關節炎,不過常帶來許多副作用如液體及電解質不平衡,腸胃、內分泌、睛及代謝的損傷,以及典型的月亮臉。短期使用則少有副作用發生。
特別叮嚀 個人體質不同,服用各種藥物或有任何不適,副作用產生時,應儘快與醫師聯絡,千萬不可擅做主張,自行停藥,以免加重病情。
(1)休息:
患者在日常活動或工作當中,每小時至少應休息十分鐘;每日睡眠至少八小時,且最好有午休。
(2)運動治療:
一天至少二次;包括主動及輔助性關節運動,如游泳、騎腳踏車、園藝、編織等。另外,在溫水池中進行運動治療,除了可以減輕關節疼痛,促進肌肉放鬆外,並可改善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
(3)熱療與冷療:
熱療可以減輕疼痛及冗肉痙攣,使關節活動更容易;濕熱治療又比乾熱治療有效。當只有數個大關節受影響時,可用熱敷袋治療;若手腳小關節受侵犯,則應採石蠟浴熱療。深部熱療的超音波、短波不宜用於急性期和亞急性期,以免加劇關節的發炎及關節軟骨的破壞。冷療可暫時止痛及降低肌肉痙攣,因此在運動前以冷敷袋治療疼痛關節,可使運動治療更易進行。
(4)支架:
用於減輕關節負擔,穩定關節並增進功能。
(5)輔助性器材:
這些器材可提昇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獨立性,不至於因多處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導致事事需假手他人。與行動能力有關的輔具包括特製拐、助行器及輪椅;與其他活動能力有關的輔具則包括座椅、桌子以及床鋪的修改。
(6)心理諮詢:
患者和家屬均需有面對疾病衝擊的心理準備,最好接受團體諮詢。
(7)職業諮詢:
職業諮詢首先應考慮可否調整工作環境,使患者仍可延續其熟悉的工作,若不可行,則應建議患者接受其他的職業訓練。
留言列表